
来访者:医生,您好!我老公总是针对我和孩子的所作所为不满意,总是挑剔、批评、指责、唠叨、抱怨,具体也说不上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嫌我洗衣服费水费电,嫌我碗没有放整齐,嫌我没有按他的标准去做饭,嫌孩子没有按爸爸规定的时间写作业等等,总之就是不停地挑剔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天天家庭气氛紧张,我和孩子都不愿意在家呆。我感觉家庭关系已经不对了,不知道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治疗师:您好!这种情况多久了?平时他是怎样的性格?
来访者:刚结婚发现他很认真、细心,我还认为是他的优点呢,后来发现和他一起生活简直太痛苦了。平时比较讲卫生,爱干净,甚至有洁癖,完美主义,要强,做事情计划性强,如果别人不按他的计划去做,他就生气甚至发脾气。平时比较节俭,舍不得花钱,有时我给孩子买点零食他也唠叨我半天。平时比较固执,不太爱沟通,人际关系一般,整天就知道工作,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
(一)症状及特征:
1.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组以对秩序、完美、以及控制的先占观念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2. 患者的这些特点导致其在生活中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这些过高的标准使患者往往关注于细节,而最终常常无法完成重要的任务。他们的工作往往过于拘泥,缺乏变通性,同时因为害怕出错,他们往往难于做出决定。
3. 患者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生活中,他们严肃,并过于谨慎、严格。
4. 自我控制、关注细节往往为社会所提倡,但是过度注重这些特点会使人变得僵化、教条、完美主义。
5. 由于对规范的过度强调,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灵活性。他们看起来严厉、冷酷、固执、吝啬甚至专横。他们最好的朋友就是工作。因为即使在与人交往中,他们也希望能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这些特点使他们难于与人维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因为过于坚守秩序,他们也难于完成任务。
(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一种沉湎于有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控制,而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沉湎于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日程,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要点。
2.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例如,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
3.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绩效,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用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6.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把金钱视作可以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
8.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备注:人格特质是感知、联系和思考环境及自身的持久模式,体现在广泛的社会和个人的背景下。适度的强迫性人格特质可能特别具有适应性,尤其是在那些奖励优异表现环境中。只有当该人格特质是缺乏弹性的、适应不良的、持久的,并导致严重的功能受损或主观痛苦时,才构成强迫型人格障碍。)
(三)治疗: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精神科临床治疗的难题。其主要治疗原则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促进人格重建,使其逐渐适应社会。
1.药物治疗:Lngenhoven等人对1987年到2007年人格障碍随机对照的药物治疗研究的综述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对缓解认知症状有中等程度的作用,对愤怒的调节作用稍大;抗抑郁药则未见对冲动行为和抑郁情绪有明显作用,但对焦虑、愤怒则有较小但显著的作用;心境稳定药对有冲动行为控制和愤怒有明显的作用,对焦虑的作用更明显,但对抑郁情绪则仅有中等程度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药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但抗抑郁药对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则很有限。
2.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夫妻治疗、支持治疗、团体治疗等。
(四)预后与预防
人格障碍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状态,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长年保持不变,甚或持续终生。即使治疗,改变也并非易事,仅少数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缓解。因此,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
由于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很难治疗,预防至关重要。人格障碍形成于个体早年,因此,强调儿童早期教育、从幼年开始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人格障碍发生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给予子女充分的关爱和呵护,避免家庭矛盾和破裂,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学习和人际环境,使儿童远离精神创伤,可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格的不良发展。当儿童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时,应及时了解、关心、进行矫正,不能漠不关心或任其发展,必要时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扫码关注医生